寧夏,地處中國西北腹地,地小物博而山河壯美。獨特的環境,悠久的歷史,
造就了類型多樣的自然景觀,賦予了寧夏豐富多彩而又富有鮮明特色的旅遊文化資源。
“塞上江南•神奇寧夏”是其真實寫照。
寧夏,簡稱寧,大陸西北一顆璀璨的明珠,地處南北中軸的北段。位于黃河中上遊地區及沙漠與黃土高原的交接地帶,東臨陝西,北接內蒙,南與甘肅相連,有“塞上江南”之美譽。
自古至今,中原文化與北方遊牧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形成了古老深遠的黃河文化、獨一無二的西夏文化、獨具特色的移民文化與濃郁粗獷的邊塞文化,加之類型多樣的自然景觀,獨特的歷史環境造就的絢麗多彩的人文景觀和民族風情,構成了寧夏豐富多彩而又富有鮮明特色的旅遊資源。「兩山一河」(賀蘭山、六盤山、黃河)、「兩沙一陵」(沙坡頭、沙湖、西夏陵)構成了寧夏旅遊資源的主體。
寧夏位于黃河中上遊地區及沙漠與黃土高原的交接地帶,東臨陝西,西北部接內蒙,南與甘肅相連。寧夏疆域輪廓南北長、東西短。南北相距約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總面積爲6.6萬多平方公里,是台灣的1.8倍大。寧夏地處華北臺地、阿拉善臺地與祁連山褶皺之間。高原與山地交錯帶,大地構造複雜。從西面、北面至東面,由騰格裡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毛烏素沙地相圍,南面與黃土高原相連。地形南北狹長,地勢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較大,東部起伏較緩。這裏有翠嵐接天的俊嶺,蒿茅連空的高原,漠漠無垠的沙地,水網交錯的平原和碧波萬頃的湖泊;滔滔黃河從西南到東北,斜貫寧夏平原。複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觀,交織成一幅幅奇偉多姿、氣象萬千的畫卷,展現在中國的西北邊陲。
寧夏是中華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西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寧夏也位於“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爲黃河流經的地區,這裏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
寧夏歷史豐富,文化悠久。神秘的西夏文化、深厚的黃河文化交相輝映,共同編織出寧夏深厚的文化底蘊。
【西夏文化】西夏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創造了不朽而燦爛的文化。神秘的西夏遺存文化、粗獷的草原文化、蒼勁的大漠文化,在這裏交相輝映,孕育出獨特的人文地理。而西夏文字則是西夏文化中最爲耀眼的明珠,放射出迷人的光彩。西夏是中國中古時期的一個王朝,是黨項族拓跋氏李元昊于西元1038年建立的王國,統治著今寧夏、甘肅、陝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的廣大地區,形成了與宋、遼鼎足而立,號稱宋代三國。但就在其鼎盛一時之時,卻在1227年被興起于蒙古的成吉思汗及子孫所滅。然而,神奇的是西夏國以及他的文化卻在一夜之間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西夏王陵、承天寺塔等為數不多的遺址,等待著後人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黃河文化】黃河是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也是母親河。浩浩湯湯的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培育了黃河文化。千百年來,黃河滋潤了寧夏平原,造就了良田沃野、魚米之鄉的”塞上江南”。黃河是寧夏須臾不可離開的生命之河。寧夏人民,依黃河而生存,因黃河而發展。”天下黃河富寧夏”真實的反映了黃河對寧夏的特殊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