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有人尋問本研究室「桃園市區可以去哪裡玩?」,經過本實驗室仔細規畫,推出不用騎Ubike也可以徒步走完的「大廟口豪華深度行程」,以人文建物為主軸,來看見桃園的不同時代的文化面貌。
大廟口所指的就是桃園景福宮與廟前一帶,這個稱呼是桃園人對景福宮的共同記憶。桃園古稱桃仔園街,在清代嘉慶15年(1809年)為了械鬥防禦興建土堡之時,同時興建的景福宮即成為以閩南人為主的桃仔園城的政治與宗教中心,供奉著開漳聖王;到了日治時代景福宮經1923年的遷建與規畫廟埕圓環則轉為桃園市街的經濟重心,經歷近兩百年的發展景福宮就像桃園發展史的中心舞臺,許多代表桃園,因此我們可以在大廟口一帶一次飽覽不同時代的歷史風景,這些許多是尚未列為文化資產的私房建築,值得一一探訪。
(圖:大廟口手繪地圖)
【景福宮】
在市區總是會經過聳立在中正路中間的市定古蹟景福宮,做為整個桃園市區的核心庇護桃園市區靜兩百多年。現在的建築樣貌為1923年進行都市改正後遷建的兩殿式,由陳應彬設計,屋頂採用重簷歇山假四垂更顯堂皇,廟中更有許多清代匾額,可以佐證清代桃園的發展史。景福宮做為桃園的信仰中心,在重大節日總有各式慶典,並定期舉行建醮大典。
(圖:景福宮)
【僯竹居】
沿著廟後博愛路彎進69巷,走進這條清代巷弄目光即會立刻被左手邊紅磚牆中的陳舊磚門樓給吸引,少了卻當年的彩度多了時間的洗鍊,這座門樓歷經了兩百年的歲月依舊守衛著庭院中的僯竹居,一棟兩進的磚造閩式院落,即是自清代桃仔園城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建築,也是連桃園人都不知道的極私房建築。
(圖: 僯竹居)
【黃錦美布行】
大廟左邊的中山路上有一棟三層紅白相間辰野式帶的街屋,於1925年建的黃景美街屋原本開業賣布,是當時景氣最好的大正時代,華麗表現因此被稱作「大正型」街屋,可以說是桃園街屋的顛峰之作,三層樓的建築曾經是桃園街最高的街屋,日治時代桃園街廟口的俯瞰照片就是在屋頂拍攝。
(圖: 黃錦美布店 桃園郡役所,《桃園郡要覽》,桃園:桃園郡役所,1937。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
【新市場街屋群】
位於大廟後的街屋群,是1933年與桃園消費市場(今永和市場)同時興建的街屋群,也是具代表性的「昭和型」街屋,貼著國防色系的面磚反而隱藏了興建於日治時期的秘密,經歷七十餘年後這些街屋依然背負著原來的使命繼續做為店鋪販售著南北雜貨。
(圖: 桃園街屋)
【大廟口派出所】
大廟口派出所緊鄰景福宮,光復後改稱「景福派出所」,是一棟在景福宮廣場進行都市改正後於1927年的磚造兩層樓建築,並且以「大廟口」來命名。在日治時代一樓做派出所,二樓則為保甲聯合事務所,其建築同景福宮見證桃園市中心的變遷發展,很可惜現為閒置的空間。
跟我一起重新看見不一樣的大廟口後,也才意識到,這些精彩的人文建築其實都尚未受到明確的保護與被認識,靜靜的佇立在城市角落。而這些見證桃園歷史的建築要如何安穩的矗立到未來,仰賴他們的價值被發現與被保護。或許這些建物要被列為文資與被活化的未來很遙遠,但也是因為有這樣的希望,讓我們都看見這座城市與大廟口多元的文化未來。